刘侠,字和舒,号一甫,别署燕申山房、山房主人、文奎堂,北京顺义人。师承书画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,刘侠用纸笔演绎中华书画意蕴以及华彩流年,在传统与当代文明交织与碰撞中寻找艺术永恒,探索人生新境!目前,刘侠身兼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北京市丰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市奉贤区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京申名家书画院院长等多个职位,作品广受国内外人士喜爱。
笔墨匠心:艺术是一场终身的修行
自幼即喜爱书法与绘画,这种对艺术的天然亲近感,让刘侠在随后几十年里勤学多思,不断提升自身造诣,孕育璀璨艺术芳华。书法方面,刘侠“友张迁,侣曹全,观石鼓,习书谱”,广泛涉猎篆、隶、行、草诸体,用笔墨消磨时光,用时光磨砺技能,在“书”之境中,笔走龙蛇写尽翰墨千秋。绘画方面,刘侠以身观物,常与“文竹风荷”相伴,寥寥数笔即能演绎物象之美,传递生命气韵,铸造色彩与想象力相互交融的“大千”世界。
传统文化焕新生,赓续文脉启新程!提起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,刘侠坦言,在艺术殿堂的攀登之旅,从来没有所谓的蝶变与顿悟,有的只是一次次自我磨砺后的成长。刘侠很形象的将自身艺术生涯称之为“一场缓慢但贯穿一生的修行”,个人成长虽会遭遇挫折,但总能在不断的学习、临摹、创作中找到答案,获得新的突破。
篆隶行草中的精神寄托
笔从心,书通神,在墨香飘逸中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上美学。刘侠钟爱书法,勤于琢磨书法滋味,感受泱泱国风,再现兰亭之美,并尤擅长篆、隶、行、草诸体,其风格集合古朴厚重的金石气与流畅自然的书写性于一体。基于对《张迁碑》《曹全碑》等汉隶经典的深入拆解与研习,刘侠隶书笔法沉稳,结构严谨,线条浑厚有力。而在石鼓文里觅源流,又让刘侠的篆书平增清刚之气以及高古金石韵味。
至于行草书,刘侠更是在虚实相生、墨色变化中让静态线条如音乐与舞蹈般悦动,在黑白间成就让人怦然心动的纸上芭蕾。深爱书法,每每伏案,不觉天黑,不知饭时,刘侠不仅仅将书法视作艺术展示,更视作精神寄托以及自我表达、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,并从中寻觅到心灵的归宿。
文竹风荷中的文人情怀
睿于心,律于身,感受自然悦动,绘就青山绿水画卷。刘侠绘画以写意花鸟见长,尤其擅画竹与荷,技法丰富,有学院派严谨风范,又有文人独特逸趣。画竹时,刘侠以书入画,以草书笔法展竹叶疏密、向背、浓淡变化,让竹子清雅与坚韧之气跃然纸上、呼之欲出。画荷时,刘侠研习八大山人的简练与空灵,以构图简洁、留白巧妙著称,数笔即勾勒荷花风姿,同时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空间。
当然,刘侠的书画成就除个人努力外,也离不开名师指导以及同行切磋。他拜师于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门下,虚心求教,细心琢磨,洞悉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美学思想。同时,他也积极与同门及书画界同好互动,汲取精华,并以“敦厚与飘逸并存,老辣和天趣同在”的独特风格享誉业内。
在书法中寻找历史厚重,在绘画中升华文人情怀,刘侠在一次次深刻磨砺中不断超越自我。在他眼中,艺术是职业,也是修行。一如他笔下的竹与荷,在风雨中愈加坚韧,在洗尽铅华后更显清雅。隐隐然,刘侠正在用笔墨丹青绘就一幅璀璨于星河的艺术长卷,留给当代人以及后来者细细品读,感悟新知。